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研修新闻
日本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范式和成功经验探究

发布时间:2025-04-08

  产学研合作指的是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通常企业为技术需求方,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方,其本质为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是一种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模式。目前,国内产学研合作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了从不同角度调研日本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范式和成功经验,支队先后参观了HiRAKU株式会社和安斯泰来筑波研究中心。本文将以二者为例,分别探讨中介机构在日本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由日本企业发起的产学研合作的特征与范式。

  科技成果转化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类型,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协同合作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学和科研实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心更偏向学术,很难兼顾研究工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因此,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中介机构的协助。


  中介机构的类型多样,可参与从成果转化前期到后期的一系列环节,在其中提供咨询、策划等一系列服务。支队所参观的HiRAKU株式会社及其母公司东京大学创新平台公司(UTokyo IPC,IPC=Innovation Platform Company)聚焦于为初创公司匹配相应的生产要素,如资金、人才、办公场所等。


  UTokyo IPC立于2016年,是东京大学全资拥有的投资公司,同时也是日本最大的大学初创公司生态系统。UTokyo IPC致力于通过三大业务扩大东京大学的创新生态系统,即投资、孵化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UTokyo IPC重点支持DeepTech领域的初创公司,包括生物医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UTokyo IPC相信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前景,因此许多获得支持的初创公司都是以东京大学等高校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业务的。


  孵化支持方面,UTokyo IPC每年组织两次孵化支持计划1stRound,支持基于学术成果开展业务的企业家和早期初创企业。UTokyo IPC会邀请专业的投资机构作为评委,严格遴选出最有潜力的初创公司进行资助。该计划选出的团队将获得资金支持、各种开发资源以及来自风险投资家和其他专家的实际支持。在与Hideki Nagasaka先生交流的过程中,他特别强调了UTokyo IPC会给予被选中的初创公司5万美元的无偿资助。虽然5万美元对大公司而言如杯水车薪,但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此外,对于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初创公司,UTokyo IPC会额外给予5万美元无偿资助,以借此鼓励初创公司与产业界开展合作。由于上述富有吸引力的资助政策,1stRound每年会收到超过400份申请,而最终成功获得资助的公司仅有十几家。


  人力资源方面,UTokyo IPC运营着一个人力资源平台DEEPTECH DIVE,为研究人员、工程师、公司高管和具有工作经验的个人在Deeptech领域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UTokyo IPC定期向在DEEPTECH DIVE注册的会员提供就业信息,并为他们提供免费个人面对面或在线咨询。同时,UTokyo IPC持有就业安置许可证,可以将DEEPTECH DIVE成员与正在寻找人才的初创企业进行匹配。DEEPTECH DIVE也适用于研究生,他们除了选择加入实验室或企业,也可以考虑加入初创公司继续科学研究。正如Hideki Nagasaka先生所解释的,学生/研究人员往往专注于科学研究,对于企业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少,而企业也需要中介机构辅助其招聘专业对口的人才,而UTokyo IPC恰好可以弥补双方的隔阂,促进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HiRAKU株式会社是UTokyo IPC的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主体为一栋办公楼,地上3-10层向初创公司开放,提供办公室、会议室、演播室和实验室等。HiRAKU通过与东京大学和UTokyo IPC合作,为初创公司提供共同办公的“第一轮基地(1stRound BASE)”和“创业室”,其已成为聚集东京大学周边DeepTech初创公司的创新中心。HiRAKU负责人Hideki Nagasaka先生这样阐述其理念和价值:HiRAKU的目标是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新的产品和服务,并帮助塑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HiRAKU不是一个普通的租户空间,它的附加价值是沟通,通过打造“三创空间”——“创意”、“原创”和“共创”,促进初创公司、UTokyo IPC、投资机构、企业合作伙伴和大学研究人员间的互动和沟通。


  综上所述,HiRAKU株式会社及其母公司UTokyo IPC致力于通过支持高校相关初创公司的建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大型投资公司相比,UTokyo IPC是由高校发起、小而精的非营利性投资公司,其资助对象为基于高校科研成果开展业务的初创公司。这类初创公司掌握着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核心技术,但常常苦于缺乏资金、人才等资源,因此更加需要针对性的帮助。同时,UTokyo IPC还发挥着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协调配置多方资源,促进资本、人才、企业的相互交流合作,有助于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成功率,使更多的原创学术成果走向应用,服务于社会。


  HiRAKU和UTokyo IPC这类专门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在国内还比较少见,这可能也是国内高校学术成果转化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国内需要更加重视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产学研合作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高校发起的产学研合作(供给侧),常常体现为学校方面提供有转化潜力的研究成果,主动寻求与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合作;二是由投资机构发起的(资本侧),它们从实际的需求出发,主动寻求投资一些有前景的技术或者项目,推动相关产品的研发;三是企业发起的产学研合作(需求侧),企业在实际业务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然后向高校寻求解决问题的帮助。支队所参观的安斯泰来筑波研究中心是日本药企安斯泰来下属的研究机构,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支队深入了解了安斯泰来公司作为大型企业如何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安斯泰来制药集团(Astellas Pharma Inc.)是一家跨国制药企业,2005年4月由原来日本的山之内制药株式会社与藤泽制药株式会社合并而成,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在全球范围内研发、生产及销售创新型医药产品。


  安斯泰来筑波研究中心坐落于日本筑波科学城内,靠近筑波大学、日本国家癌症中心(NCC)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筑波科学城是日本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案例,其借鉴美国硅谷的发展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城和高新技术园”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以研究型高校为中心,在周围创建科技城和高新技术园区,园区内设研究所、企业等机构,各方围绕高校形成一个整体。这既有利于高校掌握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动向,又可以推动“产”、“学”、“研”三方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由于靠近日本国家癌症中心,安斯泰来筑波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很容易获取病人来源的肿瘤临床样本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安斯泰来也会与日本国家癌症中心附属医院合作,开展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工作。


  具体的,安斯泰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首先,安斯泰来积极与日本乃至全球各大高校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展创新药物研发工作。例如,安斯泰来与京都大学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中心(CiRA)达成长期联合研究协议,旨在开发基于人iPS细胞的原创药物和治疗方案。该协议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双方将共同探索建立数字化技术平台,以实现高效稳定地制造iPS细胞来源的终末分化细胞和组织。基于这一目的,CiRA已经安装了安斯泰来的细胞药物发现平台“Mahol-A-Ba”,下一步将利用此平台摸索高质量且可重复的iP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条件。又如,安斯泰来于2020年4月与哈佛大学建立了为期三年的战略研究联盟。


  其次,安斯泰来积极与Biotech公司合作,推动一些新技术/药物的研发和一些新靶点/技术的概念验证工作。Biotech公司不同于高校和研究机构,也不同于安斯泰来等大型制药企业,其主要负责靶点可成药性验证/药物作用机制与可行性验证方面的工作,是产学研合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例如,2023年7月,安斯泰来与日本PeptiDream公司达成了一项研究合作和授权协议,双方将携手开发下一代蛋白降解药物。[9]靶向蛋白降解是安斯泰来重点研发的领域之一,而PeptiDream拥有名为PDPS(Peptide Discovery Platform System,基于东京大学教授菅裕明教授发现的Flexizyme建立)的原创技术,可以大批量生产高度多样化的非标准肽库,继而用于筛选高效和选择性的命中肽——与安斯泰来对于蛋白靶向分子的需求不谋而合。在此次合作中,PeptiDream有可能获得最高达206亿日元的研究、开发和商品化的里程碑付款。此外,PeptiDream还有资格收取合作产生的所有产品的净销售额的个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


  又如,2023年12月,安斯泰来与科望医药宣布就全新的BiME®(双抗巨噬细胞衔接器)平台及候选药物ES019和另一分子达成合作开发及授权许可协议,双方将合作完成两个项目的开发,另外科望还可授予安斯泰来额外两款产品的合作开发权益。科望将从安斯泰来获得总额为37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行权费。在安斯泰来行使所有权益之后,科望将有资格获得总额超过17亿美元的潜在开发、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科望还将获得许可产品全球净销售额的个位数至两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


  为了更好地从上述两个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安斯泰来在全球积极地设立开放实验室,欢迎科研工作者/初创公司/Biotech公司入驻并开展基础科研和药物研发工作。例如,安斯泰来在筑波研究中心设立了开放式创新中心——SakuLab。SakuLab配备了生物和化学实验设施,入住的研究者可以使用现成的实验室设备,在药物研发方面进行非保密咨询,并有机会与安斯泰来的科学家建立联系。安斯泰来希望来自学术界、企业界等不同背景的研究者能在这里产生和讨论创新性的想法,并将想法转化为开创性的医疗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安斯泰来充分发挥了作为大型药企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企业发起的产学研合作。安斯泰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目前国内药企相对缺失的,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药企需要充分地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上的优势。合作形式既可以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与实验室合作针对某个项目进行攻关;也可以是资助某类企业关注的领域的研究,鼓励原创的科学发现以及科学成果的转化。第二,重视初创公司/Biotech公司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创新药研发的周期长,风险大,且对核心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并不适合大药企自身投入大量资源去做。大药企的优势在于人脉、经验和资金,而Biotech公司的强项是技术和专利。大药企通过与Biotech公司合作,不但有助于提高创新药研发的速度和成功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也有助于规避风险和自身盈利。因此,国内的制药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国内也需要涌现出更多的Biotech公司,继而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


上一条: 没有了!
下一条: 没有了!
返回列表页